從「我沒事」到「我其實很難過」──薩提爾教我的自我對話練習

我們關心很多人,但好像忘了問:我,好嗎?

在生活裡,我們總是很習慣去關心別人:
「你還好嗎?」、「最近壓力會不會太大?」、「需要幫忙嗎?」

但回頭問自己:「我好嗎?」卻常常停在一句:「我沒事。」
這句話,有時是麻木的自動回應,有時,是一種無聲的求救。

直到我接觸到薩提爾模式,我才開始學會對自己說話、聽自己說話——而不是只會壓下來、藏起來、笑著說「沒事」。

這篇文章,想邀請你一起練習——不是說話給別人聽,而是練習跟自己好好說話

為什麼我們連自己也不敢好好說話?

很多人對自己是陌生的,因為我們從小就學會一件事:表達自己是危險的。

「你怎麼那麼玻璃心?」
「不要太敏感好不好?」
「你哭有什麼用?」

這些話,在我們內心留下了記憶,也塑造了我們對自我情緒的壓抑習慣。久了,我們不敢說「我難過」、「我需要安慰」、「我很想被理解」,因為說了,好像也不會被聽懂。

這也是為什麼薩提爾的「一致性溝通」對我而言,是一種解放,一種重新拿回自己情緒主導權的方式。

薩提爾的「一致性溝通」是什麼?

薩提爾說:「一致性,是外在的行為、內在的情感與渴望,三者能夠一致對應。」

意思是——我們所表達的,能誠實反映我們的真實感受與內在需求,而不是為了討好、逃避、維持表面和平。

這種一致性,不是「衝出來講一堆氣話」,而是一種有力量的真實說話方式。而這份說話的練習,不一定要從別人開始,可以從「我和我自己」開始。

自我對話五步驟:從壓抑到釋放的練習

這五個問題,是我每天靜下來時會練習問自己的,也是我從「我沒事」走到「其實我很難過」的旅程起點。

1. 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我其實覺得很委屈,也有點累。」
🌿「我好像在微笑,但心裡其實是空的。」

不帶評價,單純覺察。情緒沒有對錯,它只是訊號。

2.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因為我覺得自己做很多,但好像沒有人看見。」
🌿「因為我一直想堅強,可是沒有人問過我累不累。」

找出觸發情緒的事件或背景,不是為了檢討自己,而是讓感覺有根有據。

3.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我需要被理解、被看見。」
🌿「我需要一個空間,讓我可以不用逞強。」

需要往往被掩蓋在情緒之下,當你看到它,就比較不會那麼無助。

4. 我可以怎麼安撫自己?

🌿「我可以讓自己去散步,聽一首療癒的歌。」
🌿「我可以告訴自己:你已經很努力了,真的很好。」

照顧自己的方式,不一定要很大,有時一句溫柔的話,就足以撐起今天。

5. 我願意給自己什麼樣的支持?

🌿「我願意多留一點時間陪自己,而不是一直工作。」
🌿「我願意勇敢一次,跟重要的人表達我的需要。」

這是一種自我承諾。當我們對自己有意圖與行動,內在的信任感也會慢慢回來。

一個真實例子:我和自己的一段對話

某天深夜,我坐在電腦前,感覺心裡很悶。那不是工作壓力,而是一種被忽略、無人理解的孤單。

我問自己:「你怎麼了?」

我寫下:「我有點難過,因為今天很努力講了一些內心話,但對方好像不太在乎。」

然後我接著寫:「所以你難過,是因為你想要被理解,對吧?」

那一刻我哭了。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因為我終於願意聽自己說話了

結語:自我對話,是給自己最溫柔的擁抱

我們常常渴望別人懂、別人給支持,但其實,最重要的那一份力量,永遠都可以從自己內在長出來。

薩提爾說:「人內在都有資源,關鍵是你要願意回頭看見。」

願你今天,也能開始練習和自己說話,從「我沒事」誠實走到「我其實很難過」,
讓這份誠實與溫柔,成為你給自己最深的擁抱。

你最近和自己說了什麼話?
留言分享你的感受,或把這篇文章存下來,在需要的時候,回來陪陪自己。

admin
admin

人生的自我修行,是一條透過覺察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旅程。當我們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內在,才有餘裕追求更深層的靈性探索,人際關係自然會變得順暢,家庭關係會變得更好。學會在生活中實踐覺察與成長,修行,不是遠離世界,而是在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找到內在和諧的方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