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自劉仁州老師Podcast介紹
劉仁州老師
他,曾經是一名平凡的數學老師,如今卻是從事三十多年的生命成長課程講師,更是為全球道德重整運動全時無限的奉獻者。是什麼美麗的原因吸引他全時投入與奉獻?
有多少的人、婚姻、親子關係在他的全心聆聽與了解下,使這些飄渺的靈魂能夠看見與接受生命殘缺中的愛與美好。
他,對生命充滿十分敬佩、對生命有著不同的見解。在這幾十年的歲月中,他看過、聽過、感受過每個生命的不容易。他是個有愛的教練,引導每個生命找到力量,因,自己的生命由自己負責。
至今,帶領無數場工作坊、演講,足跡遍及兩岸三地、以及其他國家的他認為 — 「生命最大的承諾就是讓自我臣服於上天的領導,在安靜中傾聽良知的聲音。」
「他」是劉仁州。
背景介紹
劉仁洲老師是一位在生命成長、情緒管理和關係經營領域深耕逾三十年的資深講師和倡導者。他原為一名數學老師,後轉而全職投入志工服務,致力於推動人性的改革與社會關懷工作。
生平與教育背景 劉仁洲老師出生於民國42年(1953年)的台南縣。他先後就讀歸仁國小、忠孝初中、台南一中,並於民國66年(1977年)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後,他曾任教於南英工商一年(民國66年),隨後在長榮中學任教四年(民國69年)。
投身道德重整與生命工作 劉仁洲老師的生命轉捩點始於民國73年(1984年),他開始全時無薪地投入「全球道德重整運動」的義工工作。這項全球性運動旨在透過個人內在的改變來影響社會,其核心精神是透過靜默中聆聽內在良知,實現自我改變,進而影響他人,最終為國家和世界帶來正向的改變。
他與太太蔡貴珠女士一同奉獻三十年,關懷社會需求,並將此揉合社會工作、心理輔導與對生命虔誠的作為,稱為「生命工作」。他們夫婦在民國77年(1988年)曾攜全家旅行全球兩年,遍及菲律賓、澳洲、印度、英國、法國、瑞士、日本等國,深入研究人性改革的工作。
在台灣,劉仁洲老師在推動生命工作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 創立道德重整協會:民國79年(1990年)創立「道德重整協會」,並擔任多屆理事長和秘書長。
- 推動乾淨選舉:民國81年(1992年)發起「乾淨選舉救台灣」運動,成立「乾淨選舉全國推行委員會」,推動乾淨選風並擔任執行長長達八年。
- 創立家庭EQ發展中心:民國89年(1999年)在台南創立「家庭EQ發展中心」(後於民國94年更名為「台南市家庭情緒智商發展協會」)。該協會以幫助每個家庭成長為職志,學習以安靜聆聽良知來面對與解決生命的難題。他目前擔任台南EQ協會的常務理事,並曾任創會理事長。
- 發起國際生命行動:民國90年(2001年)及民國93年(2004年)兩度發起「國際生命行動」,培養未來一代的青年領袖,帶領國際青年工作團隊在亞洲多國進行服務與學習。
核心理念與教學 劉仁洲老師的生命工作理念深植於「不要求改變,但相信改變」的座右銘。他認為,當一個生命感受到被愛、被接受、被尊重,並覺得自己是獨特、珍貴、美好的,自然就會想要成長,想要改變。他的教學和輔導,強調將精力用於理解、接納和接受自己與他人,而非一味追求改變或批判。
他的核心思想和教導包括:
- 內在力量與情緒管理:他提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就是放棄自己的力量」。強調學習管理情緒的重要性,認為這是必須成功的事情,因為如果沒有學習管理情緒,就會被情緒控制。他教導人們要擁有感覺,而不是被感覺擁有,因為被感覺擁有會讓人失去自己。
- 家庭與親職關係:他認為孩子是上天派到每一個家庭的天使。父母的角色是「生命深造的識別證」,沒有不好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他強調父母的生命成長至關重要,因為父母生命成長了,才能更懂得如何相愛和愛孩子。他提倡夫妻關係是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良好的夫妻關係能使親子關係事半功倍。他也強調照顧好內在小孩是每個人一生必做的課題。
- 聆聽內在聲音:他鼓勵人們每天花15分鐘獨處安靜,思考自己的內心是否平靜、需要做何準備,以及可以關心誰。他深信「當人安靜下來聆聽,老天爺會說話」,並「當人願意遵循老天爺的帶領,老天爺會做工」。
- 成長成熟,為天所用:他分享了成長成熟的四個步驟:為自己的生命負起100%的責任、停止批判與抱怨、了解、接受。他認為,只要人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上天會幫助完成做不到的事。當生命成熟,會呈現一種常態的穩定與平靜,自然而然就能幫助他人。
劉仁州老師開設多樣化的成長課程,主題涵蓋「父母效能訓練」、「教師效能訓練」、「EQ情緒管理」、「聆聽良知」、「家庭會傷人」、「走出成長的迷思」、「婚姻治療」、「心靈地圖」、「學習愛自己」、「疾病的希望」、「走出病態的互依關係」、「你愛自己嗎」、「愛是一種選擇」、「愛是彼此珍惜」、「海寧格家族星座治療」、「幸福童年的秘密」、「生命的深度醫治」等。他也會應邀至學校講演,題目包括「父母如何說話孩子才會聽」、「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以生命教育生命」、「如何發揮創意教育孩子」、「家庭與事業雙贏之道」、「生命的深度醫治與重生」等。
對他人的影響 劉仁州老師透過其「生命工作」的理念和實踐,影響了許多人,並建立了多個合作團隊:
- 林潤崧:他是馬來西亞AKASHA學習型社群發展協會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林潤崧校友提到,他在台灣求學期間因緣際會結識了劉仁州老師,劉老師「點醒他,要他先懂得愛自己,如此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林潤崧的「改變從我開始」的信念和「學習型社群」概念,就是受到劉仁州老師的關懷與引領而深入思考生命課題後所形成的。
- 王爾伶:在她的碩士論文中,王爾伶將劉仁州老師稱為她生命中很重要的「心靈導師」和「生命中的貴人」。她提到劉老師在看到她的強烈逃避與內心掙扎時,仍持續邀請她參與讀書會,並提供她真誠的關懷與支持,幫助她面對內心的傷痛,學習放下憎恨與自我和解。
- 劉曉芸:劉仁州老師的女兒劉曉芸現為台南EQ協會的辦公室主任。她描述爸爸同時扮演她的心靈導師,在人生困惑時給予指引、開導、提問和傾聽。劉曉芸也提到,因為父母的工作,她從小就有機會環遊世界,生活圈也因此拓寬,並在父母教導下學習聆聽內在良知的聲音。
目前狀態與未來展望 儘管對外宣布「退休」,劉仁州老師實際上是「退而不休」,將時間專注於各地團隊的發展以及書籍寫作。他所開辦的線上系列講座,持續分享其關於生命與家庭的六大主題,包括「孩子怎麼教才好」、「恩愛夫妻的秘訣」、「照顧好內在小孩」、「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安靜、聆聽、內心的聲音」和「成長成熟、為天所用」。他的理念持續透過各地團隊如馬來西亞的AKASHA學習型社群發展協會和香港的生命工作@香港站傳承和實踐。
如果你沒有把自己照顧好,你的內在小孩就會去找別人,向別人討愛。
一個家庭,不管有多少人,如果大家的生命都是缺少愛,都是極度的渴望別人來愛他;這一家人的生活會很辛苦,也很痛苦,互相都在指責對方。但是如果這個家,大家都很願意關心別人,給出愛,那這個家每一個人都會得到很多的愛,會覺得生活是愉快的、輕鬆自在的。有家庭裡面,每一個人都極度的需要愛嗎?或者每一個人都非常豐富的可以給出愛嗎?沒有,很多時候是參差不齊的。
所以有在做生命學習的人,學習到怎麼愛自己,這個人會從一個很貧乏的生命,轉變成有愛的能力,「有豐富的愛」的事實的一個人,他有可能不能滿足家裡面的每一個人,但是適當的時候,他會釋出一些愛。如果是一個已經有在學習的人,還向那些沒有學習的人討愛,那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們的內在小孩非常渴望愛,但是誰要來愛他?那就是我們的成人,我們的自我,那個學習過後的自我。
如果你沒有把自己照顧好,你的內在小孩就會去找別人,向別人討愛。
-劉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