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整個村莊,養育一個孩子,從「甜蜜家庭溝通術」開始,陶儀老師主講實體線上課|米米露親職共學團

開場時,陶儀老師談到:「很多甜蜜的家庭,充滿了矛盾甚至傷害我覺得那是最最冤枉的事。」

我感受特別深刻,在還沒認識我太太前,沒有想過會成家,甚至會結婚都沒有想過, 原因是在我的家庭關係中很辛苦,沒有想過要從一個火坑中再進入另個火坑,從小我們家就不善於溝通,習慣用傳話的方式來表達,大時候都是內心壓抑著,那不溝通都怎麼互相合作呢?

就是聽這次事情中最年長的,要決定什麼事情都由年紀最大的決定,如果最大的沒表示不代表他沒有意見,而是你做決定後要猜他們想法是如何,如果猜不對年長著就會不高興,甚至會不出席不配合你所做的決定,在這種關係中非常容易消磨掉自己的心智,長期下來因為這層關係,再有耐心也會感到精神消耗很嚴重,內在壓抑非常辛苦。

當我聽了這堂課才知道,一個家的溝通是可以如此的優雅生動,對比我的經驗真的是難能可貴,透過「陶儀老師」生動的演講,讓我感覺非常生動有趣,原來可以把家庭經營的那麼美好,只要透過簡單的手勢與讚美,加上尊重孩子的意願,就可以支持到孩子,課程中講到幾個方法,可以讓我們在關鍵時刻做正確的事。

用一整個村莊,養育一個孩子!

荷蘭俗諺:「用一整個村莊,養育一個孩子!」學習新的表達方式、欣賞孩子特質、接納孩子優勢、珍惜陪伴成長的時光。以下有幾個方法:

  • 學習:請虛心與同儕,一起「學習」新的表達方式。
  • 欣賞:請重新審視孩子的特質,並學習「欣賞」他們。
  • 接納:請真心認同自己:努力「接納」孩子的優勢!
  • 陪伴:請珍惜未來英雄,享受「陪伴」成長的喜悅。

愛不是有條件的

華人父母會把養育小孩當作產業來看,如果孩子照我們的想法去做就是好孩子,但應該要讓孩子本身是保有自己的特質,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孩的特質至少有八大智能,語文邏輯人際音律、空間等等,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依照孩子的特性來教育才是最他對好的。

對孩子不要惡言惡語

練習對愛子不要惡言惡語,如果想講出來時候,可以用手勢把自己喉嚨掐住讓自己忍一忍透過練習讓自己不論遇到什麼情境都可以保持正樣語言,流出好言好語,如果無法說出口也不要講不好聽的話,使個眼色請太太去跟孩子溝通,或是比個手勢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狀況,等到穩定以後想好說法後,再跟孩子好好的溝通,說話沒有怒音就是愛。

給予自己承接過的愛

想想過往自己年少時候,誰曾經給自己愛,肯定的方式是什麼,把自己曾經收到的愛傳承給下一代,把好的習慣傳遞下去,教育孩子培養孩子量好的「自我價值」感,而不會再遇到困難的時候而自我懷疑。

用愛陪伴孩子:讓親子關係更緊密的5種方式

用「嘴」說出愛:把愛說出口,幸福就會來

對於聽覺型的孩子來說,「說出來」的愛最有力量。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 「愛你喔!」
  • 「有你真好!」
  • 「做你的爸爸(媽媽)真是我最大的幸福!」
  • 「看到你這樣努力,我真的以你為榮!」

再加上一個點頭、一個大拇指,甚至一句「你做得太棒了!」,就能讓孩子心裡暖暖的。不需要長篇大論,只要幾句貼心的話語,就足以創造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

用「耳」與「心」傾聽:真正的陪伴,是把心放進耳朵裡

用耳跟心積極聆聽孩子的需求,除了聽看看孩子的想法,還要注意孩子情緒的變化,當聽不懂時候用疑問去釐清孩子的需求,並給予反饋,我聽到你說⋯⋯,是對的嗎?跟他反覆核對是不是這樣。

傾聽的四個要點:
  1. 用心聆聽:不要只是點頭附和,而是放下手機、放下事情,專心聽。
  2. 觀察情緒:注意孩子的臉部表情、聲音的變化,背後往往藏有情緒訊息。
  3. 澄清理解:如果不確定孩子的意思,可以多問一句:「你的意思是……對嗎?」
  4. 適時回應:「我聽到你說你今天很不開心,發生了什麼事?」、「我看到你皺眉了,是有一點煩嗎?」

這樣不只是建立溝通的橋樑,也讓孩子學會情緒表達與溝通技巧。記得——當你把自己陪好,孩子也會跟著成長。

小提醒:兩歲半以下的孩子,每天看手機的時間不要超過三十分鐘,會影響認知發展喔!

用「行動」表達支持:動作比言語更有力

有時候,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孩子其實很在意爸媽的每一個表情與肢體反應,這些小動作都在告訴他:「你很重要」。

可以嘗試這些動作來傳達愛意:

  • 點頭
  • 大拇指
  • 鼓掌
  • 拉手
  • 拍肩
  • 擁抱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偏好:

  • 聽覺型:需要你說出來。
  • 觸覺型:喜歡被摸頭、拍拍肩。
  • 感覺型:更在意你的表情與氛圍。

溝通是綜合性的,不只有語言,聲調、肢體、眼神都很重要。像「你好嗎?」和「你好嗎!」語氣不同,感受也差很多。

用「筆」寫下愛與期待:讓愛有形、讓情感被珍藏

文字有時候比語言更容易留下痕跡,成為孩子可以反覆回味的溫暖記憶。

你可以試試看:

  • 手寫卡片:寫下鼓勵、期待或是感謝。
  • 生日祝福:在特別的日子,留下特別的話語。
  • 數位訊息:LINE、簡訊或Email也可以,每一段文字都能成為愛的見證。

寫下的話語,會陪著孩子走更遠的路。

建立「擁抱」文化:讓愛從身體的溫度開始

擁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愛的表達方式。短短的3-5秒擁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肯定。

如何建立擁抱文化?

  1. 嘗試體驗:每天練習擁抱,讓孩子習慣。
  2. 約法三章: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愛的語言,不是強迫。
  3. 個別對待:每個孩子的反應不同,尊重他們的接受方式。
  4. 持續邀請:即使孩子一開始排斥,也可以溫柔地持續邀請,不放棄。

記得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是每個人都一開始就能自在接受擁抱,但當你持續傳遞愛,孩子總會在某一天打開心門。

用愛的語言陪伴孩子成長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扇門,打開的鑰匙就是「被理解、被愛、被接納」。當我們願意用「嘴」說愛、用「耳」聽心、用「行動」支持、用「筆」記錄、用「擁抱」傳遞,就能與孩子創造出屬於你們的親密時光。

育兒不是任務,而是一場溫柔的革命,從現在開始,一點一滴慢慢做,就很美好。

孩子教育專有名詞

  • 八大智能
  • 六歲定終身了
  • 博恩崔西 / 火鳳凰的課程
  • P.E.T.父母效能訓練
  • Life Coach
  • 積極聆聽
長腿夫婦
長腿夫婦

我們夫妻都喜歡做公益,長期認養家扶孩童,關心社會公益不定期捐款。我們夫妻就借用它的這個稱呼,取夫婦的意思是日文的發音,我們也很喜歡日本的文化,把這兩者做一個結合於是就有「長腿夫婦」的名字。

電子報更新

請在下方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並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