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長大的我們,學會在缺口中長出自己的樣子

「你爸呢?」「你媽呢?」
有時候,這些只是老師或同學口中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像針一樣紮進一個孩子的心裡。

我曾是那個孩子。
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經常活在別人定義的「不完整」裡,卻也因此更早學會看見自己缺乏什麼、渴望什麼,甚至,不得不扮演早熟懂事的角色。

一、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的常見影響

1. 安全感降低,容易焦慮

家庭成員的分離,使孩子對「關係是否會消失」產生不安,進而出現討好、過度成熟或過度依賴等行為。

2. 自我價值感受損

孩子可能以為自己是被遺棄的,常出現「我不值得被愛」的隱性信念,影響自信與人際互動。

3. 情緒壓抑,難以表達

他們學會先壓抑自己,怕讓剩下的照顧者難過,久而久之對情緒產生疏離甚至否認。

二、從薩提爾模式看:孩子的冰山裡藏了什麼?

薩提爾的「冰山隱喻」認為:人表面上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還藏著 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自我價值與渴望

以單親家庭的孩子為例,他們的「冰山」可能長這樣:

  • 表現行為:不吵鬧、努力讀書、照顧弟妹
  • 情緒感受:孤單、緊張、自責、想哭
  • 內在信念:我不可以再讓媽媽更難過
  • 自我認同:我不重要、我不能有需求
  • 深層渴望:希望被愛、希望有人懂我、希望有人不離開

當我們願意放下批評,深入看見這座「冰山」,孩子才會感受到:「原來我不是一個人,我的感受是被允許的。」

三、如何用薩提爾模式陪伴孩子走出心中的孤島?

親子對話,不只說理,更要說「感受」

與其說:「你這樣不乖會讓媽媽更傷心」,不如說:「你是不是也有點難過?我也一樣,我們可以一起面對。」

→ 試著用「我看到你…」「你是不是覺得…」開頭的句子,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冰山層次」

透過繪畫、自我對話、小卡片遊戲等方式,引導孩子說出:

  • 我現在的感覺是?
  • 我對這個感覺有什麼想法?
  • 我會這樣做,是希望達成什麼?

這些問題不是要孩子快速解決,而是讓他們更熟悉自己內在的運作。

強化孩子的自我價值訊息

薩提爾強調「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與接納」。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需要這些訊息:

  • 「你很特別,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就是你。」
  • 「你可以有自己的情緒,我在這裡陪你。」
  • 「你不是要彌補誰的缺口,你可以好好做你自己。

缺席的愛,如何在心裡留下印記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最深的感受往往不是金錢的匱乏,而是「被需要的人,不在了」的失落。
不是誰的錯,但情感的缺席會變成一種無形的傷口——

  • 我是不是不夠好,所以某人不願意留下?
  • 我是不是該成熟一點,讓父母更輕鬆?
  • 我可以依賴誰?我有資格任性嗎?

這些疑問常常在心裡盤旋,而答案卻沒人給得了。

不是早熟,而是太早學會壓抑

單親孩子的「懂事」,有時其實是過度自我壓抑。他們可能不吵不鬧、不給麻煩,看起來很乖,但那只是因為他們知道——身邊的大人已經夠辛苦了。

但情緒並不會因此消失,它只是被壓在心底,成為日後在人際關係裡的焦慮、不安全感,或是不斷自我質疑的聲音。

自我療癒的起點:允許自己感覺

真正的修復,從允許自己「可以脆弱」開始。

  • 允許自己感覺失落、不公平、想哭
  • 接納自己其實也渴望被保護、被照顧
  • 認出那個一直假裝堅強的小小自己

當我們開始對自己溫柔,就會發現:
單親的經驗雖然帶來傷,但也讓我們擁有了看見情感、同理他人、為自己創造出口的能力。

單親不是烙印,而是一段路

我花了很多年才明白:
我來自單親家庭,這是事實,
但我不是「沒有人愛」,我只是走了一條比較彎的路。

這條路上,我學會了:

  • 接納自己原生家庭的樣子,也承認它帶來的痛
  • 不再用「偽裝堅強」換取愛,而是真實活出自己的需要
  • 嘗試建立自己想要的「家」——哪怕只是從一段友誼、一段關係開始

給每一位曾感到孤單的你:

你並不孤單。你只是曾經缺乏,但你依然有能力完整自己。
家,未必是一個地方或血緣,而是你願意讓自己停靠的那份「關係」。

願你在過去的縫隙中,長出更堅韌而溫柔的樣子。
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而是因為你值得過上更安心的生活。

結語:讓孩子知道,單親不是他們的錯,更不是他們的全部

薩提爾曾說:「改變,是從看見開始的。」
單親家庭不是失敗,也不是缺陷,而是另一種樣貌的家庭。我們能做的,不是讓家庭「變回兩人」,而是讓孩子知道:

他值得被愛
他的感受有價值
他可以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與完整

願每個曾經感到不被選擇的孩子,都能在陪伴中,重新選擇自己。

Vito Hsu
Vito Hsu

人生的自我修行,是一條透過覺察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旅程。當我們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內在,才有餘裕追求更深層的靈性探索,人際關係自然會變得順暢,家庭關係會變得更好。學會在生活中實踐覺察與成長,透過內在修煉,在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找到內在和諧的方式。
想要教練對話:可以FB私訊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