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記得某一天我母親跟我爸吵完架以後,她抱著我放聲大哭,那時候我還很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直到我母親去世以後,我還是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從大人的耳中偶爾會聽到我爸又跟哪個女生出去,類似這樣的內容。
對母親的情感依賴的轉換
姊姊的依靠
母親離開後我大姊開始負責照顧我們,那時我們把她視為很重要的依靠,慢慢地建立起彼此的感情,還記得第一次吃彎管義大利麵就是她做的,我們都感到很新奇也很感謝她那幾年照顧我們,也帶我去配了人生第一副眼鏡,買了人生第一件皮衣,帶我去NET買了衣服,那幾年感到特別的溫暖,大概兩年後她就嫁人離開了家裡尋求自己的生活了。
哥哥的陪伴
小時候我們常常跟哥哥玩再一起,就會把哥哥投射為照顧者,直到某次我哥搬出去房間後再也不回來,我的感受是被拋下,但他可能覺得我很煩想要獨立出去有他自己的空間,不想再跟我有更多的相處,我們彼此的處境角度也不同。
對舅媽的依賴
之後因為家中沒有煮飯,我們就很常去外公家吃飯,大多都是舅媽煮飯給我們吃,漸漸的我們就把舅媽是為自己的母親一般,情感依賴在舅媽身上,直到有次我遇到困難後,我想要請舅媽幫忙,因為我父親的一直在抽菸跟早上約會的關係實在太吵,讓我再也沒辦法好好休息尋求協助,我舅媽要我要好好回去照顧我爸,那時刻開始,我開始明白,再多的情感依賴也沒有人可以幫的了你,此時我才意識到,因為你家就是你家,你得要自己面對你自己的家,不會有人可以幫助的了你。
當我舅媽跟我說的時候要我好好為家照顧我爸,內心其實是晴天霹靂,早早就退休了,我爸每天過得比我還自在,每天就出門打牌看電視找東西吃,我卻要回去好好照顧他,在媽媽離開那幾年一度很恨我父親,認為是我爸爸害死了我媽媽,內心曾經好幾度想要殺了他,消化這個恨意也是花了我好長一段時間。
朋友媽媽的建議
從唸書時期就很少跟父親談話,即便是住在一起,也幾乎是沒有什麼交集,在我內心很煎熬的時候,我去找我朋友的媽媽詢問到底我該怎麼面對這件事情,她要我好好的跟我爸爸聊天看看看看,想著是不是跟他交情好一點會多拿到一部分財產,當然他這只是一個玩笑話,也讓自己有個動力來做這件事情。題外話,以前唸書的時候朋友的媽媽有時會做飯給我吃,但因為太想念母親了,在吃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流下眼淚。

那年我想著,活著到底為什麼?
我曾經問過我爸:「你如果不想照顧我為何要生我。」因為我活著太痛苦了,他沒有回答我。
開啟與父親對話達成內在和解
我聽了朋友媽媽的建議,開始跟我父親對話,一開始我先關心他每天吃什麼,今天如何,到後來我跟開始把從小面對他的心情說了出來,剛開始他很激動地去廚房把菜刀拿出來要砍我,甚至有幾次在沙發上躺著我跟他說他跳了起來坐視很不爽的樣子,在我一直不放棄把我內心想法跟他訴說表達之後,幾個月後他開始有所轉變,個性變得不在那麼暴躁,煙也戒掉了,那時我內心才跟他關係和解了,從前對他的憤怒不諒解,到我內心見到他已經可以平靜地對待,在這段的溝通裡徹底的和解了。
住在朋友家感受到母親的存在
有幾年我在台北工作住在朋友家,當時我也會他媽媽投射成我自己的媽媽一樣,相處一陣子以後就產生了情感,時不時會回想到,朋友媽媽對我的那些關心與叮嚀,讓我感到特別的欣慰。
成為母親的樣子
二姊從台北工作回中壢後,就不斷地花時間跟我爸相處,想要透過這種建立關係的過程,來維持既有的家庭樣貌,可以說是把自己投射在母親的角色上,但因為父親的脾氣有時捉模不定,導致她身心感到疲憊,而常跟爸爸吵架,到後來有外籍看護的幫忙以後,整體狀況就穩定許多,爭吵的比例就降低很多。
[…] 與父親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