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轉化家族共業?修正自己的行為與信念,活出新的人生

從我有記憶開始家中就紛擾不斷,面對家裡的動蕩不安,導致內心也時常會感到不安定,極度想逃離這個環境,但卻因為家族的約束力把我們綑綁在一起,如果你離開了難道是我要來照顧父親嗎?

從有記憶開始母親跟父親相處不和睦,母親時常感到不開心,母親離世後,父親因為情緒調適的關係,容易忽視我們,大到家族的紛爭不斷,親戚的互告決裂,父母兩個大家族帶來的客家傳統習慣,以及上一代的個性對於小孩的影響,長期影響的作用下,我們會被這個環境所迷惑而不自知。當想法背離家族的習慣,常見的方法並不是好好溝通,而是把他視為異端來處理,常見的作法就是在背後批評在行為上排擠,並運用家族的權利來逞罰不願意聽話的人。

「家族共業」常見的解釋方式是指,過去所產生的因而現在的果,在靈性的角度來看業力,指的是一個家族成員共同承擔、累積過去世代的業力(Karma)。常見如佛教中都有談到,認為家族不只是血緣上的連結,還有靈性上的因果關係。

而 Karma(業力)是一個源自印度哲學(如佛教、印度教)的概念,指的是個體的行為(無論是身、口、意的行動)所累積的能量,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產生對應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因果法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這個報應未必立即發生,可能會延續到未來的生命或影響家族、群體的命運。

然而要發現家族的習氣對我們的影響有多深,是很難察覺的出來,我們長時間在這個環境下長大,對於很多事情習以為常,面對長輩的作法我們不見得會認同,但也很難說出到底怎麼改變會比較好,多數的方式就是妥協或接受,因為往往我們要跟上一代做溝通,是非常困難的,任何人都不想被視為家族內的叛徒跟異端。

家族共業的概念:業力的延續

家族中的行為、信念、習慣,甚至重大事件,可能是上一代累積的業力所導致。例如,某些家族世代經歷相似的困境(如財務困難、疾病、關係破裂),可能源自家族集體的業力模式。

業力的承擔與化解

目前的家族成員可能承擔祖先未完成的課題,或必須透過自身行動來轉化家族的業力。例如,某些人會發現自己天生對某些議題特別敏感,或有一種「使命感」來改變家族的命運。

共業與個人業力的關係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業力,但身為家族的一員,仍然會受到家族共業的影響。例如,一個人可能努力工作,但如果家族長期存在財務困境,這種業力可能會影響其財務狀況,家族之間的關係往往牽動著大家彼此的動向,在照顧父親上面家中彼此紛爭不斷,難以達到平衡導致彼此之間仇視,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法卻無法互相溝通妥協。

如何轉化家族共業?

覺察與理解

先覺察家族中是否有某些重複發生的模式,如婚姻問題、財務困境、健康狀況,這可能是家族業力的體現。並覺察自己受到影響的部分,對於他人的批判是一種習慣還是

修正行為與信念

如果家族長期存在負面信念(如「錢很難賺」、「婚姻不可靠」),需要透過個人意識改變這些信念,以打破循環。透過修行來展開自己的心量,多看到對方的困難並包容他,即是慈悲心的展現,家人相處起來變得更加順暢與和樂。

儀式與祈福

在一些傳統文化中,人們會透過宗教儀式、祖先祭祀或誦經,來祈求家族業力的轉化。例如,佛教徒可能會為祖先做超度,或誦經回向給家族。

療癒家族關係

很多家族業力與家庭關係有關,透過改善親子關係、原諒過去的傷害、修復家族內部的裂痕,也能幫助轉化業力。如果透過佛教的方式,可以學習拜懺,誠心地懺悔曾經做不好的事情,打從心裡想要改變,慢慢地由內而外,建議要先覺察到家族對於自身的影響有多大,才不對影響到未來家庭的關係。

布施與行善:如何運用布施來轉化家族業力?

在家族內推動善行,例如鼓勵親友參與公益活動,提升整體福報,目的是透過參與公益活動讓自我的心量放大,透過認識不同組織來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幫助對方的。培養善行,如行善布施、幫助他人,來轉化家族的負業。

活出新的人生

當一個家族成員能夠意識到這些業力模式,並選擇不同的道路,例如,擺脫家族長期的貧困模式、改變關係中的習性,就有可能改變家族的能量,為未來的世代創造新的道路,並讓下一代不再受到傳統的觀念束縛。

自我修煉方法

可以誦持六字大明咒,來滅彼此的共業,我自己就有誦持六字大明咒來幫助家人消業。

Vito Hsu
Vito Hsu

人生的自我修行,是一條透過覺察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旅程。當我們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內在,才有餘裕追求更深層的靈性探索,人際關係自然會變得順暢,家庭關係會變得更好。學會在生活中實踐覺察與成長,透過內在修煉,在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找到內在和諧的方式。
想要教練對話:可以FB私訊我

電子報更新

請在下方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並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