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的想像
你心中的「家」是什麼樣貌?還住在家裡嗎?跟著爸媽同住嗎,還是唸書時就離開家了,一個人隻身在外打拼,不敢讓自己爸媽知道自己的生活狀況。還是你從小就住在別人家長大,無法跟人說出自己感受,你對家的想像是什麼呢?想回家該去到哪呢?如果可以做更多,我們該怎麼做?
即便有家,我們又沉載了多少家給我們的傷痛,從父母那一輩累積下來的傷痛,變得一代一代的傳遞下來,那曾經的被寫在書本上美好的故事裡,並沒有發生在現實的生活中,只存在我們認為的應該的世界裡,出生在哪個家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人生都會面臨的難題,唯有從內心開始轉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才會變得不一樣。
當我們在人生成長的過程時,心裡最常會參考同儕的生活比較,當我們知道對方跟我們家不同的時候,有時會有羨慕的感受,期待自己有個溫暖的家庭,是多麼渴望的一件事情,想到自己家的那些紛紛擾擾,內心的無力感就油然而生,那曾經讓我們感到害怕的關係,讓我們對於親密關係裹足不前,失去互相幫助的能力,沒有勇氣繼續往下走,深怕自己的傷痛又傳遞給下一代,那學習讓傷痛停留在我們這代就好。

如果可以我想要有我自己的「家」,那將會是讓我們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完整,真的可以辦得到嗎?
2023年3月13日,第一次用老公的身分送太太去機場出差,本來就是國外業務收的她,有很多時間都不是在台灣,回想起當時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或許就不會在台灣遇到。
家到底是什麼的存在,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會很疑惑為何會這樣想,到底只要有父母小孩就是一個家嗎?該要用什麼方式互動才是個家,家的溫暖到底又是什麼,什麼時候才會想家,什麼時候才會想回家,在我心中是沒有答案的。
因為這緣故,在國中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會思考著,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但國中過了以後我始終沒有答案。
還記得那時第一次去我她們家跟她們家人互動,我感到特別的彆扭,那種緊密的家人關係讓我特別的不習慣,就連講講話聊天的感覺得特別的尷尬。
想起我太太曾經跟我說:「只要我們在一起就是一個家。」
在送她去機場後,我漸漸明白了。
我們會朝創造我們自己的家這方向努力,這是我對這個平台作為基礎,我會記錄我的家庭變化以及看法。尋找各種可以幫助不同年齡層對於學習幫助家庭關係的工具,提供給有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我所期望的事。
對未來的期待
「微多日日」標題的意思是:每天多一點進步。
「Lucent Love」網址的意思是:微光的愛。
看到內心的愛,產生出的光亮,每天努力地持續放光,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這份愛,永不放棄。

如果可以請記住:
And in the end…The love you take, Is equal to the love you make.
到最後⋯⋯當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愛。出於「披頭四」The End 專輯的歌詞
後記
放上一首我當我想要得到愛,獲得內在平靜的時候會聽的歌,希望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