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當感到躁鬱、憂鬱時該怎麼辦?你該學會的是探索自我情緒

我自己本身不是心理醫生,也不是唸精神科、心理系,但我自己本身有過類似的經驗來分享給大家我自己對於,躁鬱、憂鬱時的看法以及該怎麼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跟如何跟有心理疾病的人來相處。

學習如何情緒探索,時常問為什麼這個感受是從何而來?

我們時常會看到很多廣告會主打,媽媽的味道、奶奶的味道或是古早味,這些字都給人有種溫暖的記憶,存在著我們潛意思底下,當你開始學會探索自我情緒時候,試著分析自己情緒,感到最好吃的食物時,會不會跟這些情境有先關聯性,那再更深入去探索,哪個年紀的媽媽料理是你最喜歡的,甚至哪道菜是你最喜歡的,哪間餐廳的這道菜是跟媽媽的手藝一樣,讓你充滿回憶,他有可能不是最精緻的料理,但卻是回憶中充滿溫度的料理。

反之,負面情緒的來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感受到不公平或是不被關心、冷落或是責罵,在我潛意識中都會跟從小的感受做連結,最早的感受就是父母帶給自己的感受,因為我們的本性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跟溫暖,當缺乏了這些關愛跟溫暖,容易陷入自我的焦慮之中。

當無法看探索這個焦慮的情緒從何而來的時候,我們時常會藉由外在的力量來輔助讓自己感到心安,跟自己相同故事的案例,藉由宗教得到力量撫慰自己,學習樂觀早睡早起多運動,然而這些做法其實都像是嗎啡一樣,只是暫時的讓自己忘卻這段情緒或是淡化它,它其實一直都在我們心裡。

那該怎麼做才能夠讓這個情緒得到安慰,找回讓你產生情緒的對象或事件,詢問自己,他在當時的那個情境底下,這個對象他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是什麼樣的狀況讓他變成會傷害自己的人,他從小受到什麼樣的創傷,造成他有這種人格存在,去分析他的個人,透過不斷的練習面對。

如果這個對象還活著,可以試著去跟他對話,初期情緒波動一定很大,在情緒要來的時候,試著停個幾秒凝視著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是什麼,記住那個當下的畫面,溝通中斷以後,停個幾天或是幾週,在持續跟他對話,認識他讓自己更了解他,讓他講出他心中的話。

剛開始一定會感到非常難受,因為他是造成你的問題,而你卻是要認識他的背景分析他,一定會感到憤恨不平,為什麼他會存在或是他很過分。

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每次不斷的練習控制自我,探索從小記憶除了認識自己情緒以外,就是不斷的體悟自己哪邊需要修正,原來我對於哪些事情存在不必要的偏見,不但可以找到情緒的源頭,還可以發現自己原本做不好的部分,長期練習在未來的工作上都會有所幫助。

躁鬱症情緒容易大起大落,突然易怒突然爆哭,源自於不夠認識自己的情緒來源,找不到解藥而透過爆發的情緒來宣洩自我,透過探索自我相信可以得到一些緩解,很多人只會要你不要想太多,看精神科醫生,但這些都只是輔助,唯有認識自己,察覺到病識感,探索自我,情緒才會得到真正的緩解。

同時歡迎追蹤我的FBIG,上面有更多的行銷心得與日常閒聊!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huoyan.hsu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ito_hsu_

CATEGORIES:

思考紀錄

Tags:

No responses y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